什么叫“强者恒强”?华为就是这样。在被美国全球封杀4个月后,华为用实力宣布王者归来。
就在四个月前,美国刚刚出台了号称“史上最严”的芯片禁令,将华为昇腾系列纳入了全球禁用清单。彼时,西方媒体断言“华为的AI算力业务将在90天内崩塌”,甚至有分析师列出长长的“倒闭倒计时清单”。
然而就在四个月后,9月18日,上海举行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,全球科技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中国,华为用实力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!
亮出伤疤不是认输
会上,华为正式披露了昇腾系列人工智能芯片的迭代规划,未来三年将有四款新品陆续与市场见面。同时,会上说由于我们受到美国的制裁,不能跟台积电合作,我们单颗芯片的算力相比英伟达是有差距的。
展开剩余87%为什么不藏着掖着?华为的高层,从任正非到徐直军,几乎是在用同一个声音对外表态:是的,我们的单芯片性能暂时落后了。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,而是一种极其高明的战略坦诚。
他们主动把制裁留下的“伤疤”揭开给全世界看,直接点明了要害——因为美国的限制,我们用不了台积电最先进的工艺来流片。
这一下,就把所有潜在的疑问和攻击都摆在了台面上。它先发制人地管理了市场的所有预期,潜台词就是:“大家都知道我为什么落后,这不是我们设计不行,而是客观条件限制。”
这种坦诚,瞬间把外部打压造成的负面资产,转化成了一种奇特的信任背生。它让人们相信,华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短板,并且,他们正在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,去解决这个公认的难题。
单颗芯片算力不够?那就用一万颗!
既然在芯片制造这个“主战场”上,短时间内无法正面硬刚,那就换个打法。华为选择了一条非对称的突围之路。他们干脆把战场从“谁的拳头硬”,转移到了“谁的军团猛”。
任正非早就给出了指导思想,叫“数学补物理”、“用非摩尔定律弥补摩尔定律的不足”。翻译成大白话就是,物理工艺上被卡脖子了,那就在系统架构和算法上找回来。
具体的战术,就是徐直军所说的“群计算补单芯片”。单颗芯片算力不够,那就用一万颗,用华为最引以为傲的联接技术把它们串起来,形成一个拳头。
这可不是吹牛。华为在联人、联机器这件事上,已经干了三十多年,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护城河。当别人还在纠结于单点突破时,华为已经把目标锁定在如何实现“万卡级别”的超大计算节点。
他们即将陆续推出的昇腾950PR、960、970系列AI芯片,以及鲲鹏950、960通用计算芯片,就是这个宏大集群工程的一块块基石。从明年第一季度开始,这些“士兵”将陆续奔赴战场。
最终,通过无与伦比的系统集成能力,华为宣称能够做到世界上最强的总算力。这就像一场战争,你的单兵装备是好,但我能调动千军万马,用阵法和协同作战把你围歼。
这不是单挑,是国战!
当美国商务部在5月份直接点名,任何组织或个人使用华为昇腾芯片,都可能违反美国的“出口管制”时,这场战斗的性质就已经变了。
这不再是一家企业和另一个国家之间的商业竞争,而是中美两个大国在科技顶峰的国家意志对撞。
美方的意图很明确,就是要通过切断昇腾芯片的全球合作链路,进行彻底的绞杀。一旦有谁敢用,就可能面临美国的制裁、关税和技术封锁大棒。
中国的反应也异常强硬。商务部直接搬出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》,警告那些试图执行美方措施的组织或个人,你们将承担中国法律的责任。
外交部长王毅更是直斥这种行为是“赤裸裸的单边霸凌”。这场围绕着一颗芯片展开的攻防,被很多人形容为科技领域的“上甘岭战役”。它背后藏着一个坚定的信念:“不拼不一定赢,但是投降一定输得彻底。”
说到底,美国之所以如此歇斯底里,恰恰从反面证明了,华为这条“系统制胜”的非对称路线,已经对它的科技霸权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。
这剧本我们演过
华为今天在AI芯片领域的这套打法,其实并不陌生。它是对过去几年成功自救经验的一次关键复用和升级。
时间拉回到2020年9月,当时被美国全面封杀的是麒麟芯片。那一刀,直接砍在了华为手机业务的大动脉上,当年的出货量锐减了整整六千万台。
所有人都以为华为手机要完了。
但华为内部启动了代号“南泥湾”的绝地求生工程。核心思路就是从过去擅长的芯片设计角色,硬生生转向自己下场推动制造,并全力构建一条“非美化”的供应链。
这是一个“自体循环”的系统,一套在没有高通、没有台积电、没有ARM授权下,也能活下去的“自给自足”模式。
结果呢?到了2024年,华为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奇迹般地回升到了18.1%,重夺第一。这铁一般的事实,无可辩驳地验证了这条自救之路是走得通的。
结语
正是因为有了麒麟芯片死而复生的剧本在前,今天华为在昇腾AI芯片上讲出的故事,才显得如此可信和有力。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路线图,更是一份用血与火考验过的生存法则。
美国人忌惮的,不仅仅是华为的技术,更是它背后那种打不垮、拖不烂,总能找到出路的东方韧性:不拼不一定赢,但是投降一定输得彻底。
参考资料:
参考资料:
发布于:安徽省98配资官网-正规股票杠杆-证券配资-配资股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